在回國宣教進入第七個年頭時回美探親,這次是我和楠定在北美待的最長的一段時間。除了許多客觀原因,比如指導教授讓我屢屢改動博士論文的寫作大綱,移民局要求在美停留必要的時間等,中國和美國生活環境的對比,空氣、水和食品衛生方面的差距,以及身心的軟弱,也拖累着我們返回的行程。
從某種層面上來看,我們在美停留期間有許多「振奮人心」的事:在達拉斯再次聆聽了唐崇榮牧師慷慨激昂的佈道會、自己也被不少教會邀請去講道、受到弟兄姐妹們熱情的招待等等。然而在有的時候,我的心卻沒有過去事奉時的那種喜樂和衝勁兒。如果要把它表述出來,就如詩篇中所描述的:「我的心啊,你為何憂悶?為什麼在我裡面煩躁?」(詩篇42:5a)
在春節期間,我們在不同教會參加了許多小組活動:老年人團契、單親家庭團契、餐福團契。特別是和餐福團契在一起的分享,讓我對信仰和北美華人教會的現狀,和對我自己的事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美國東南部一間華人教會的餐福團契聚會,是在每週的週三晚上。他們第一次邀請我們去的時候,因為準備不夠充分,就推辭了。第二次被邀請後,我準備好了分享大綱,也提前睡了個午覺。
晚上十點半,一位送外賣的弟兄來接我們。到了聚會點才知道晚上聚會的方式,不是我和大家圍成一圈、坐下來分享,而是在講台上向他們講道。二十多位弟兄姐妹們剛剛下班,拖着疲憊的步伐來到教會的小禮堂。詩歌敬拜之後,由我來講道。面對著這群身心都很疲憊,卻在靈裡饑渴慕義的弟兄姐妹,我突然覺得自己失去了力量和平日講道的激情。
過去運用「嫻熟」,也深受知識分子會眾們「喜悅、欣賞」的講道方式:文學結構、歷史背景、神學總結、實際應用…,在開口之前,突然在我裡面變得蒼白。這樣的講道,對於他們好像是催眠曲。同樣的經文進入我的腦海:「我的心啊,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原來準備好的講章,我卻開口講不出來。
我想起剛剛看的一篇文章:華裔移民美國的人口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占85%。在這些人群中,從事餐飲業的占17.5%左右。從事其他職業的,比如網絡工作者占5%,學校老師占4%,醫療工作者約4%。這三類「白領階層」的總數不到14%,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他們是北美華人教會的主體。文章中作者提問:「從人口比例看,華人教會的牧者忘記了誰?從聖經的角度看,耶穌所傳福音的對象又多是誰?」
於是,我把這個現象和我的心情講給了在座的弟兄姐妹們聽,大家深有同感。我接着問弟兄姐妹們:「對自己的工作滿意的請舉手。」一位開餐館的弟兄舉起了手。我再問:「希望自己的兒女從事餐飲工作的請舉手。」沒有一個人回應。
那麼,從事餐飲業的弟兄姐妹們希望子女從事什麼工作?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教會在這些方面的幫助是什麼?家長和家庭給孩子的直接正面影響是什麼?多數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從事高科技、醫療和教育工作,希望他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我們的現任餐飲業家長,在教會卻是「弱勢群體 」。
儘管如此,這些從事餐飲業的基督徒家長,希望給孩子們最好的,那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就是我們的夫妻和睦,就是我們先求 神的國和 神的義,其他的福分都會隨着我們。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活出喜樂與平安,就是給孩子們最大的祝福。於是,我和大家在一起的分享,基本脫開了我準備好的講稿,而是從弟兄姐妹們的實際生活中,回到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聚焦在如何面對事奉 神和事奉瑪門的掙扎時,先求 神的國和 神的義,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活出福音、傳揚福音。
我們的敬拜、詩歌和隨之的聚餐延續到凌晨2點。我們回到家時,已經過了2點半。想到大家在一起的彼此勉勵,很得欣慰。經過了一夜的辛勞,更想到這些弟兄姐妹們還要在早晨9、10點鐘開始上班,我為這些弟兄姐妹們的愛心和信心感恩,也為自己能夠做的感到難受。清晨起來,我靈修詩篇42篇,神的話再次感動我:當我的心憂悶煩躁的時候,應當仰望 神。
詩篇42篇提到了我們信仰的核心:切慕 神、渴望 神和朝見 神。那麼,是在什麼的環境中呢?是在逆境中,特別是在心裡憂悶、煩躁的時候。回想我自己的生命經歷,我常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困境中常常抱怨、常常在憂悶和煩躁中轉圈子。但是,聖經告訴我們,只有仰望 神才能得到幫助。
第一,在事奉的低谷中仰望 神:「我晝夜以淚當飲食。人不住的對我說:你的 神在哪裡呢?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 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詩人用「以淚當飲食」和「我的心極其悲傷」,包夾着強烈的對比:過去事奉的盛況和現在處境的疑惑。詩人是「可拉的後裔」,屬於利未支派中哥轄的後裔。在摩西時代,他們負責扛抬會幕。從大衛時代開始到所羅門的聖殿,他們由希幔及其後裔為主,按班次帶領眾人在 神的殿敬拜。然而,因為被擄,這一切的事奉都沒有了。沒有了 神殿中的事奉、沒有了帶領或跟隨的會眾、沒有了歡呼稱讚的聲音。緊接着的問題就是:「人不住的問我說:你的 神在哪裡?」
在這裡,詩人提出了事奉中常常遇到的問題:當外在的事奉沒有了之後,你我所敬拜的 神在哪裡?似乎 神與我們同在,是由宗教儀式和「屬靈環境 」所限定的。沒有了這一切外在、甚或莊重的宗教儀式,沒有了我們熟悉的詩歌,沒有了我們喜歡聽的講道,我們的 神啊,祢在哪裡?
回答 神在哪裡,不是從環境,而是從心境的改變開始:「我的心啊,你為何憂悶?你不應該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你不應該煩躁?應當仰望 神!」就是在 神看似離棄我們,就是眾人不知道 神在哪裡,就是我們自己也看不見 神的賜福時,把信心放在看不見的恩典中:因為祂笑臉幫助我們。所以,我還要稱讚祂。
第二,在孤獨中經歷和相信 神:「我的 神啊,我的心在我裡面憂悶。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紀念祢。」一般學者認為,這裡的黑門嶺是和耶路撒冷所在的錫安山相對應,指的是詩人居住在外邦異域。在這裡,詩人只剩下了自己;連詢問「你的 神在哪裡」的眾人都沒有了。
稱讚 神有看得見的敬拜,有帶領眾人的歡呼;稱讚 神也有看不見 神卻仍然相信的信心。由看得見的外在形式,成長並成熟為內在生命,必須經歷和面對眾人的疑問:你的 神在哪裡?群體的敬拜生活高潮,必然要深化為個人孤獨的疑難解答。每一位在生命中要進深的基督徒,必然經歷疑難和孤獨。最困難的環境之一,就是孤獨。
在孤獨中,一切聲音:正面的肯定、負面的疑問都消失了。只有你我自己在看似一無所有面前,要面對那看不見的 神:「祢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相應;祢的波浪漫過我身。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 神。」從 神的創造中體會 神同在,相信 神藉著環境陶造我們,是信心的基礎。我檢查自己、檢查我所接觸和教導的新信徒,發現我們在軟弱時最容易動搖的基本點,就是對「創造論」的懷疑。然而,只有堅定的相信: 神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我們才能從瀑布發聲、從日月光照中,更加相信:耶和華必保守看顧我們。
在這裡,詩人用了「平行句」的寫作方式告訴我們,在孤獨時所當持守的生命中心:「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這節經文可以用散文的方式表達:無論是在白天或是在黑夜,耶和華必定施行慈愛給我,我也一定要以歌頌和禱告回應賜我們生命的 神。在孤獨中看到 神的創造,經歷讚美禱告和 神賜福的信心,是我們生命成長、成熟的必經之途。
第三,面對敵人的攻擊時信靠 神:「我要對 神-我的磐石說:祢為何忘記我?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打碎我的骨頭,不住的對我說:你的 神在哪裡呢?」聖經反覆強調的真理:相信 神的人,不一定會避免一切苦難和仇敵的逼迫。相信 神的人,更是經歷苦難和逼迫,過着信靠順服的生活,活出不同於世人的生命形態。
按照詩人所表達的順序,在困境中,我們只有先經歷了從事奉高潮中的「退潮」,經歷了回應「人對我們信仰的疑問」,進而仰望 神的笑臉和幫助;我們的信心才有根有基。只有經歷的個人生命中的孤獨和獨處,我們才能在白晝和黑夜的煎熬中,經歷禱告讚美和蒙福。只有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抵擋來自仇敵的攻擊和疑問。
仇敵辱罵好像要打碎我們的骨頭。他們所用的方法不是直接的人身攻擊,而是在苦難環境和絶望中,對我們「神同在的信心」的質疑:你不是說你相信 神嗎?你不是說 神必保守看顧你嗎?看看你的環境,沒有人和你一起去聖殿了。看看你自己,孤獨一身、自身難保。看看你自己,流離異鄉,居無定所。你說你相信 神、你說 神必定賜福於你,你的處境證明了什麼?你的 神在哪裡?你的幫助在哪裡?
用世上物質缺乏、用屬靈環境缺失來否定 神,是我們的仇敵最險惡的攻擊和詭計。耶穌也同樣面臨過這樣的考驗,甚至可以說,也面臨過這樣的疑問:你若是 神的兒子,怎麼會在曠野四十天沒有吃的喝的。用你的權柄把石頭變成饅頭,以此來證明你是 神的兒子。然而,主耶穌沒有上當受騙。他用神的話語抵擋撒旦:「經上記着說: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3:4)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信靠耶穌、認識耶穌、效法耶穌、事奉耶穌、傳揚耶穌,在群體生活中活出 神的榮耀。困境和逼迫是我們生命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經歷。憂悶和煩躁是我們時常會有的心境。如何處理?就像我自己在事奉中,面對一群「餐飲業團契」的弟兄姐妹,既無足夠的愛心,也無堅實的裝備,以至於軟弱無助、心裡憂悶。 神卻通過這樣的事奉,讓我看到自己的虛浮和軟弱,學習在困境中信靠祂、效法祂、仰望祂。
所以,可拉的後裔在失去一切「事奉機會」,在遠離耶路撒冷的黑門嶺時,可以靠着 神的恩典和信實,唱出:「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渴慕溪水。我的心渴想 神,就是永生 神。我幾時得朝見 神呢?… 我的心啊,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 神,因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臉上的榮光,是我的 神!」
一旦我們看清楚了外在的事奉不是我們的榮光、我們自己不是我們的榮光、我們的仇敵不能奪去我們的榮光,我們就專心一意的仰望 神、矚目 神、渴想 神,我們就得朝見 神。因為耶穌說:「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誠實拜祂。」 (約4:24)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