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有兩個選擇:當一個男孩,還是當一個男人? 男孩可以選擇安全,男人得選擇苦難。
C.S. Lewis 【影子大地】
苦難是基督徒作品中主要主題之一,十字架本身就是苦難。
納尼亞傳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的作者C.S. Lewis (本文使用譯名魯益師) 的傳記電影 (註一)「影子大地 (Shadowlands)」,描述了他從知識上對神的愛之認識,到親身經歷人生苦難的經過。透過這部影片,我們可以看到實際的苦難經歷,會如何考驗我們對神的愛之理解,值得我們一同思索推敲。
影片一開始,我們就看到這位也是牛津大學教授的魯益師鏗鏘有力地問座無虛席的聽眾:「上帝希望我們受苦嗎?」「上帝不愛我們嗎?」相信大家更不陌生這句廣為流傳的名言:「痛苦是上帝要喚醒沉睡世界的擴音器!」然而,當Joy 進入他的生命中時,他萬萬沒想到,他在講台上剛剛才說的道理:「苦難是神化妝的祝福,為的是要我們長大成熟。」等等正面鼓勵的話,在他接下來的人生,一一帶給他嚴峻的挑戰 !
Joy,猶太人、被丈夫離棄而離婚、破產,帶著個孩子來英國謀生,最後還得了癌症;她的人生是一連串的破碎,她甚至自我調侃地說:「上帝不知是否可以給我點折扣?」影片中有一段她與魯益師關於親身經歷和頭腦知識的辯論;魯益師認為:「經歷不代表一切,受苦也不見得讓我們對痛苦有更深的體會。」 Joy卻認為個人經歷對人生的理解至關重要。她還不忘挖苦說:「畢竟書本不會帶來真正傷害。」這位個性率直的美國女詩人,卻常讓個性持重、滿腹經綸的魯益師為之語塞。她乖舛波折的人生,正好也對照了魯益師平靜穩妥的學者生活:和弟弟沃尼 (Warnie) 同住在牛津郊區安靜的老宅內,教書、演講、寫書,和同儕談古論今,偶而還舌戰群雄… …,如此安適地過了大半輩子。
「你曾經真正受傷過嗎?」Joy單刀直入地問。對許多人來說,沒有比真實經歷苦難更能說服別人,因為沒有經歷會容易像說教,像隔靴搔癢,甚至紙上談兵。
魯益師並不是沒經歷過痛苦,他九歲喪母。他對Joy提起這段痛苦回憶:「那時我剛好牙痛,好希望媽媽來安慰我,每天我盼望著樓梯再度響起媽媽上樓的腳步聲…」然而,男孩畢竟沒有聽到奇蹟的腳步聲! 這位寫出「獅子、女巫和魔衣櫥」 (The Lion,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童話故事的作家,在故事中寫出了小孩必須下定決心,用力穿越衣櫃中厚重衣物,才能走進充滿奇蹟的世界……。但是否心理上他選擇了讓自己是個期待奇蹟、卻小心封閉自己免於受傷害的小男孩?因為奇蹟對他來說,就像他書房裡掛著的一幅叫「金色山谷」(Golden Valley)的畫:金黃色陽光遍佈山谷,雖然據說確實存在,卻是他孩童時期幻想的天堂。Joy的出現,打破了他的安全世界…..
決心和受癌症折磨的Joy在上帝的見證下結婚,是因為他終於明白了他無法躲在安全、不受傷害的世界裡;因為愛,他必須接受苦難的洗禮。他看到心愛的Joy受病魔摧殘,心神俱碎。這位基督教的護教大師在課堂上忍不住嚴厲質疑:「如果你眞愛一個人,你不會希望他受苦,因為不能忍受,你甚至想替他受苦…,上帝難道不也和我們一樣嗎?」頭腦的知識輕易地在殘忍的現實中潰不成軍,是我們太輕看苦難嗎?還是挑戰太巨大了?
事實上,在一次Joy指責他不夠真實地敞開自己之後,他被迫開始思考他生命中隱藏的懼怕和懷疑。他對他一向很關心的學生Whistler說:「我們是住在大地的陰影裡,陽光永遠照在別處…,或在道路的轉彎處,或在翻過山丘之後。」然而,魯益師卻沒有勇氣完全離開生命中的陰影,去尋找陽光灑落之處;他用書本知識圍成柵欄,自己不出去,也不讓人輕易進入心扉。
婚後,稍微恢復體力的Joy鼓勵他一起去尋找幼年幻想的天堂。一番探尋,他們終於來到了俗稱的金色山谷,然而舉目所見卻是一片低窪潮濕之地。魯益師安慰Joy,認為他們只須珍惜和享受當下的短暫美好,因為他不想再往前跨出任何一步了。但Joy一眼看穿他的軟弱,決心要他走出生命中停滯住的男孩世界,接受死亡逼近的痛苦。她艱難地對他說:「將來的痛苦是現在快樂的一部份,這是個交易。」是的,快樂與痛苦就像連體嬰,時時互相提醒彼此的存在。彌留之際,Joy看著泣不成聲的魯益師,囑咐他真實地面對自己,然後溘然長逝。
失去至愛是人生至深悲劇,魯益師面對「化妝的祝福」似乎毫無招架之力;當Joy在醫院接受治療、對抗癌症時,魯益師的同僚安慰他說:「上帝必垂聽你的禱告!」他如此回答:「我禱告並不是要上帝回應,我禱告是因為我習慣如此,我禱告是因為我感到無助,我禱告是因為我需要有出口,不管是醒著還是入睡,禱告沒有改變上帝,禱告改變了我。」苦難讓我們在痛苦中呼求哀告,我們憤怒、討價還價,最後我們接受現實 (請參看「苦難來臨時」by Joyce Lim)。不論我們是凡夫俗子,抑或是學人哲士,面對苦難我們都如孩童般懼怕震驚,不知所措!「為什麼愛? 失去是如此痛苦!」魯益師在痛苦中大聲呼喊。
魯益師用憤怒呼喊處理自己的悲傷,Joy九歲的兒子道格拉斯(Douglas)卻用「不在乎」來對抗難以承受的喪母之痛。他坐在魯益師閣樓上的衣櫥前徬徨無措,他懷疑著衣櫥裡是否真的有魔法可以盼望,他也像是個想要相信奇蹟、卻小心封閉自己免於傷害的小男孩,但兩人最後仍都深深盼望再度見到他們深愛的Joy,他們相擁而泣,分享彼此內心真實的哀痛。兩個不同年齡層的男孩終將在苦難中長大成熟。
末了,兩人散步在金色夕陽照耀的山坡上,安詳寧靜,生活繼續著,繞過不同的路口,攀過不同的山丘。我們也許仍對上帝呼喊,愛我們的上帝和看我們受苦的上帝是同一位嗎? 但我們有答案,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一直有答案。苦難的奧秘藏在上帝的愛中,祂用十字架的苦難做為愛的答案。愛會在無常抑或尋常的生活中被經歷、被體會、被真正地了解。不論何種方式,不論何種面貌,也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勢必離開歡樂無憂的兒童遊戲室,進入這個佈滿苦難、試煉的成長之地,去認識和體會上帝的愛!
「主啊,我現在明白了袮為什麼默然不語,祢自己就是答案。
C.S. Lewis
(註一)本片雖稱之為傳記電影,筆者認為,畢竟電影有其特別的藝術形式和商業考量,和魯益師的真實人生和個性為人仍會有落差。本文僅針對電影內容探討,不探究情節是否符合史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