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言雜誌

Gracious Words

愛、衝突與溝通

盧應婺


會是講愛的地方,弟兄姊妹關係建立在基督的愛上。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到八節的教導相信也是大部分基督徒耳熟能詳的。

沒有利害關係的愛,大家和和氣氣,實踐起來不難;若關係有些密切,或是彼此得配搭服事,愛的品質就不可避免地會常常面臨檢驗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比起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基督徒的團體相對純良多了。然而,在這樣純良且奉愛為宗旨的氛圍中,任何突發的干戈理應速速就化為玉帛。只是美好氛圍底下,畢竟仍有我們不美好的人性,與世人無異,主要的差異在於我們如何用基督的愛處理迎面而來的衝突。

多年前,我和一位教會姊妹有過一場短兵相接的衝突。我們一直是很好的配搭,關係也非常密切。這位姊妹沉穩、自制、心思縝密,完全彌補我顧前不顧後衝動行事的性格。衝突是在姐妹會團契時,她突然在我分享之後用很重的字眼指責我,我當場傻眼,隨之而來的針鋒相對,讓場面非常緊繃。後來,我們雖然在禱告之後彼此道歉,但之後就客客氣氣,漸行漸遠了。我一直無法明白為什麼,但決定隱忍不再去問。出國多年後,一次回台的機會,我去探望她,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感覺,我邊走進去她家,邊喊著要咖啡和點心,她卻早已準備好一切,笑吟吟等待我。

閒聊中,她問我知不知道她當時很氣我,我沉默無言等待答案。嘆了口氣,她說我完全不體諒她,那時她哥哥病重住院,要常常進出醫院和照顧父母的情緒,她整個人蠟燭兩頭燒,我卻一頭熱地在關心一位狀況不斷的慕道友,並一直要求她幫忙關心。我不平地反駁,妳可以直說啊! 這位姊妹無奈地看著我說,我們這麼近,妳難道看不出我的難處嗎? 至此,我陡然明白她鐵定當時忍耐很久了,最後才突然爆發。我們經歷數年才解開心結,白白失去我離鄉背井前可以和她相處的時光。

在教會事奉,難免有時會因溝通不良或用語不慎,帶來事工上的虧損,甚至引起情緒受挫,進而打擊士氣。通常理性的基督徒很快就會進入道德與真理思考的範疇。不消說,「愛的真諦」第一條「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立馬成為首要選項。經由「相忍為愛」來迴避衝突,或者說不去正面迎向衝突,我相信擅長正向思考的人也會認同的說:「這麼做也沒什麼不好啊。」

只是我也認為,如果忍耐只帶來表面的息事寧人,落入單向塑造「基督的品格」及「聖靈的果子」,但卻對「不忍耐」或「無感」的另一方毫無影響,我會覺得這樣的愛過於消極,甚至是把炭火堆在他人頭上。愛應該是雙向「彼此造就」,即便過程會經歷磨合和衝突的痛苦,但至少我們自己會看見或讓對方看見衝突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之後的對話或溝通才會有意義。

當然,衝突之後的溝通若繼續不良也會雪上加霜。但嘗試溝通,至少有機會知道雙方在想什麼;忍耐不溝通,而透過禱告希望對方在聖靈的感動下明白事理,也許「沒什麼不好」。只是我認為,需要先確定這不是「懶得處理」的心態或「隱而未現的屬靈傲慢」。

真理的實踐,往往很難一次到位。我們總是像瞎子摸象,用自己的感覺去詮釋神話語,並應用在我們當下所處的景況。這沒有什麼對不對,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基督徒學習順服神話語必經的成長過程。我認為,我們需要不斷地自我警惕,避免用片斷的真理去包山包海地解決所有的問題。「不作為」的忍耐和恩慈可以帶來一時的和平,但有時不能真正處理問題,甚至可能變成日後「冰山的一角」,徒然使神的名受到了虧損。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skip to the end and leave a response. Pinging is currently not allowe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