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許多選擇,總體可以劃分為兩類:正確、聰明、合宜的選擇,或者錯誤、愚昧、不合宜的選擇。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選擇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但無可否認,環境的影響、他人的建議、自身的特定條件等因素,都決定著我們每一個選擇,也都影響著我們的整個人生。每一次選擇都反映出我們對 神、對人、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在《箴言》中,聖經以擬人化的語言描寫了我們面對不同影響、邀請、和選擇時所應具有的基本態度、回應、及其後果,這就是智慧和愚昧的邀請。「智慧」這個字在希伯來文中是個「陰性名詞」,所以在中文聖經中,也將她翻譯為「智慧的婦人」。
今天我們來學習《箴言》第9章1-18節中的兩種邀請和回應:
「1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2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3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4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5『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7指斥褻慢人的必被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8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9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11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12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
13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14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15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16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17『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18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裏,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我們先來看這18節經文的文學結構:
A. 智慧婦人的準備(1-3)
B. 智慧婦人呼叫的對象(4)
C. 智慧婦人發出的邀請(5-6)
X. 智慧的人生態度和結果(7-12)
A’. 愚昧婦人的準備(13-15)
B’. 愚昧婦人呼叫的對象(16)
C’. 愚昧婦人發出邀請(17-18)
這樣的文學結構,也可以稱為並列型的「包夾式」,也就是用兩個完全不同婦人的呼叫和邀請,「包夾」著聽到邀請後,智慧人的正確回應。
A和A’:智慧婦人的準備、愚昧婦人的準備。
B和B’:智慧婦人的呼叫對象、愚昧婦人的呼叫對象。
C和C’:智慧婦人的邀請內容、愚昧婦人的邀請內容。
X又稱為「中軸句」,是聖經要表達的核心內容:智慧人的回應。
相對應這樣的文學結構,聖經所要教導我們的真理,就很自然、順暢的從四方面闡述出來,這非常便於學習的人來正確理解:
一.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的不同準備。
二.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呼叫相同的對象。
三.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邀請的不同內容。
四. 智慧人如何處理和愚昧人、和 神的關係
一.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的不同準備
智慧建造的,是以七根柱子為根基和棟梁的房屋。「七」這個字在聖經中有其特殊的含義: 神創造天地並安息,用了七天;「七」的希伯來發音和「祝福」接近。所以在聖經中,「七」即代表完美,也代表來自 神的祝福。智慧之家是以穩固的基礎和耶和華 神的祝福為根基而建造的。與此同時,智慧的筵席是以「宰殺牲畜、調和旨酒」的豐富而擺設的。
堅固的基礎和豐盛的內容,是智慧開始工作的出發點。明白這個出發點,對我們每一位基督徒很重要。「打發使女出去」中的「打發」,和「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中的「自己親自」也都很重要。智慧婦人的呼叫是「全家動員、自己出動」的集體行動;是由豐盛準備為前提的邀請。
與之相反,愚昧婦人的準備是在「喧嚷、愚昧、一無所知」的基礎之上。「一無所知」也可以形容為「一無所有」。也就是說,愚昧在物質上是貧乏的,特別是在知識上,她缺乏靈性、缺乏正確的判斷力、更缺乏對耶和華的認識。她在自己家門口和城中高出的座位上「呼叫過路人」,但是卻以「賣嘴」的空言和欺騙為出發點。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的準備工作雖然截然不同,但是她們工作的地點和形式卻一樣:都是在公開的場合、都以公開的方式「呼叫」,向可以接觸的人發出邀請。
二.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呼叫相同的對象
在相同的地點,兩個截然不同的「婦人」用同樣的語言呼叫相同的對象:「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這裏的「愚蒙人」在《箴言》中出現了15次,有時也翻譯為「愚人/愚昧人」。它的主要特點是指「那些容易被說服、缺少正確判斷力,以及無知的人」。所以,英文新國際版聖經把「愚蒙人」,也翻譯為「缺乏判斷力的人」。愚蒙人的基本特點是:不成熟、沒有經驗、幼稚,並且不加思索地接受他人的意見或世界觀。
為什麽智慧和愚昧婦人爭取「共同的對象」呢?這實際是對現實生活的寫照。在實際生活,特別是那些尚未成熟的人來說(這並不一定以年齡大小為先決條件),人們總是會遇到或是來自智慧的邀請,或是來自愚昧的誘惑。我們在許多時候,討論來、討論去,常常在「神的絕對權柄」和「人對具體責任」上偏頗或搖擺不定。然而,聖經真理是全備的:以 神的絕對主權為基礎,脫離不開人的回應和責任。
根據北京地區對2012年度性病,特別是「梅毒」的調查,其病發率增長了17%;廣州地區的調查結果基本上相當。在增長的人群比例中,以男性為主,60歲以上的發病者最多,占總增長率的60%以上。這些人大多結婚多年、老伴健在、甚至子孫滿堂。因為受各種輿論和價值觀的影響,出於「尋找第二春」的追求,以致於染病在身,帶給自己和帶給家人極大的痛苦和羞辱。
智慧和愚昧對她們呼叫對象的定位都很準確:「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裏來。」也就是說,這兩個呼叫都是以被呼叫對象承認自己是「愚蒙人」為前提的。但是,承認自己的愚蒙,承認自己有被引導、被教誨的必要是一回事;能否轉到正確的方向,卻是另一回事。聽從「智慧」呼叫,轉離自己愚蒙的人,將成為「智慧人」;那些聽從愚昧婦人呼叫的,不僅沒有「轉離」愚蒙,且每況愈下,成為「褻慢人」。受誰影響,聽從誰的呼叫,是每一個人生命中至為重要的轉折點。
三. 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邀請的不同內容
(一) 給予被邀請者的不同供應
智慧邀請的內容:「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愚昧邀請的內容:「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智慧的豐盛準備,決定了提供給被邀請者的內容:「你們來,享受已經為你們預備好的豐盛筵席。」這是以邀請者準備好了的豐盛筵席和熱情為起點。
愚昧的準備或「一無所知/一無所有」,決定了提供給被邀請者的內容:你們來,但是我「一無所知/一無所有」,因此,你們要去偷。偷來的也不能光明正大的享用,只能暗著偷、暗著吃、暗著享用。
在這兩個看起來截然不同的供應面前,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智慧的,還是愚昧的?從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看,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愚昧的。以婚姻為例:是幼年娶的妻子好呢,還是婚外情更合乎「道德/愛情」?是公平、公義的交往好呢,還是坑蒙、拐騙得來的財富好呢?是辛勤勞動建立家室好呢,還是「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發」的投機心態好呢?
智慧在說:「來我這裏,吃已經為你們準備好的餅,喝為你準備好的酒。」但是,拒絕的人很多,就像我們傳福音所經常遇到的一樣。
愚昧在說:「到我這裏來,雖然我一無所有,但是我可以教你去偷、去搶、去欺騙、發橫財、去搞婚外情、去及時享樂。」因此,欺騙了許多人。
(二) 導致被邀請者的不同結局
智慧說: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路。愚蒙人只要捨棄愚蒙,就能得到生命,才能存活。這裏的「存活」和「走光明的道(路)」是並行的句子,所要表達的是一個意思。
愚昧說:你們愚蒙還不夠,要成為褻慢人。就這樣,愚昧在愚蒙和褻慢中,把她所呼叫的人領到她的「陰魂」那裏,引到「陰間/死亡的深處」,對此人卻不自知。愚昧人、褻慢人的最大愚昧和褻慢,就是不知道現在對愚昧的回應和將來的關係,特別是不明白現在的選擇、生活態度,和將來或存或亡結局之間的因果關係。
存活/走光明的道路,和死亡/陰魂那裏/陰間的深處,形成了極為顯明的對比。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結局。要存活、要走光明的道路,就要接受智慧的邀請,就必須離棄愚昧。要死亡、要與陰魂為伍、住在陰間的深處,就要接受愚昧的欺騙,以致於成為愚昧人、褻瀆人。
四. 智慧人如何處理各樣的關係
因著接受「智慧」或者「愚昧」的邀請,就相應的產生出兩種不同的生活態度,或是兩種生命形態:智慧人、褻慢人。接受智慧邀請的,脫離了自己的愚蒙,轉離自己的無知之後,成為智慧人;接受愚昧邀請的,不僅沒有脫離愚蒙,反而變本加厲,進而成為褻慢人。因此,聖經在《箴言》中特別強調智慧人必須將所學習的知識和智慧,直接應用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裏突出的表現在如何處理與人(特別是與褻慢人)、與 神的關係。
(一) 如何處理或建立與人的關係
「指斥褻慢人的,必被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這是一組平衡句,使用重複強調的方法,把同一個意思講兩遍,以突出智慧人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應用自己已經獲得的智慧。在這裏,褻慢人=惡人;辱罵=玷污。在《箴言》中,惡人、罪人、褻慢人、奸詐人、嫉妒強暴人、乖僻人等等,都是表示同樣的意思,它們主要有三方面的特點:
- 這些人在關係上,與耶和華神是斷絕的。
- 這些人在倫理道德上,違背神設定的道德規範。
- 這些人在與人相處時,只會帶來災難。
對於如何處理與褻慢人的關係時所帶來的後果,《箴言》從豐富的人生經驗中,作出了歸納:指斥、責備的方法,不是和褻慢人接觸、交往的正確方法。因為這樣做所帶來的後果,不是積極和有建設性的,反而是負面的傷害、被羞辱或玷污。鑒於此,聖經直接建議、教導我們:「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
我們要問,這是什麽樣的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我們知道,褻慢人、罪人、惡人、奸詐人……都是描述那些不敬畏 神、被 神所厭惡的人。按照人們出於社會責任感的考量,對這些「壞人」的指責是每一個敬虔人、智慧人、公義人、維持社會正義感、特別是愛神的人「當盡的責任」。然而,聖經、特別是「智慧書」中,有許多地方的教導,似乎不是這樣。
從詩篇首篇開宗明義的教導:「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到「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以致於作惡」(詩篇37;73),「惡人的杖不要常落在義人分上,免得義人伸手作惡」(詩125:3),到新約中耶穌的勸誨:「不要與惡人作對」,並且形象地用「不要把珠寶給豬狗」的比喻,這些似乎體現出聖經的一貫教導。這和世人處理善惡關係時的態度和方法,很不一樣。
在要求我們不要與「惡人、褻慢人」同流合污,不要責備、斥責他們的同時,《箴言》希望我們所當注意的人際關係的焦點是:「(要)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要)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在聖經中,我們看到在注重「正面建造」和「負面拆毀」之間保持平衡關係的同時,對「建造」或「拆毀」的對象,要有區分。與其纏繞、交織在與惡者「正面抗爭」的「恨」的狀態中,不如注重與「智慧人、義人」之間的關係上,比如教導、指示、勉勵、鞭策等正面造就。與智慧人交往、正面成長、使人和自己越發有智慧、增長學問,這是至為重要的,這是我們人際關係的主要側重點。
(二) 與 神的關係:
在任何時候,與什麽人交往、以什麽方式與人交往,交往的後果如何?必然取決於如何建立「與 神的關係」。在這裏,聖經用同義平行句來表達如何建立和 神的關係: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聰明。在這裏,用平行經文表達:敬畏=認識;耶和華=至聖者;智慧的開端=聰明。
在聖經、特別是舊約中,「敬畏」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有三層:懼怕、尊敬(愛戴)和敬拜。這三層含義彼此聯繫,構成「認識」耶和華最基本的「條件」。也就是說,不以懼怕、不以尊重(愛戴)、不以敬拜耶和華的心和行動建立與 神的關係,就根本不可能認識祂。因為耶和華是「至聖者」,「聖」的基本概念就是與其他任何的事物/人類/被造物「不一樣」。 「至聖」就是「絕對的不一樣」,因為耶和華是獨一真神、是創造主、是一切被造和存在物的主宰。
智慧的開端=聰明。這是由「敬畏耶和華、認識至聖者」所引發/帶來的結果。所以,聖經中的「智慧」和「聰明」的源頭,必須和 神聯繫在一起。由此引發的結果就是:你藉著我(智慧、聰明),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這是表明「蒙福」的生命形態最好的語言。這也是新約中的一個專用詞:永生。
(三) 與自己的關係
與 神有合宜、正確關係最直接的表達:日子增多、年歲加添、與自己有益。特別是「有益」這個應許,包括了豐富的內涵。我們的好處,不在 神以外。只有敬畏 神、認識 神,一切好處和有益的事情、關係、結局和未來,都將是正面的。
反之,「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一切因此所帶來的惡果,那就是日子減少、年歲減少、與自己無益、自己承擔一切苦果子。沒有 神的人、不認識 神的人,要擔當自己褻瀆的生命所帶來的一切咒詛和後果。
五. 實際應用
對《箴言》的理解,需要有完整的觀念。同時,對《箴言》的理解,必須和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當我們讀到智慧婦人和愚昧婦人同時發出對愚昧人的邀請時,通過檢查我們自己的態度,就可以診斷出我們現在是什麽樣的人:
(一) 我是什麽樣的被邀請者:是被智慧邀請,還是受愚昧誘惑?是以聖經真理來指導自己的生活,還是繼續按照世俗標準:偷、欺騙來「混日子」?
(二) 我是什麽樣的施教者:是以責備愚昧人為主要目標?還是以教導、接觸智慧人為方向和目標?我所接觸的人羣是什麽品格特徵?
(三) 我是什麽樣的受教者:聽到指責後所產生的是「恨」的情緒和行為?還是產生「愛、有智慧、增長學問」的行為和結果?
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不僅僅有許多的「憤青」,也有許多的「憤老」:人活到不小的年紀,對人對事常常持有某種憤怒情緒,好像全世界都欠著自己。所以,如何對待自己、如何與人相處,都建立在如何與 神相處的關係上。求 神通過箴言的教導,給我們智慧,知道用什麽樣的方法與智慧人相交。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