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電影《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長達三小時十分鐘(導演剪輯版),我不針對導演對信仰的觀點是否錯謬做探討,上帝總是透過萬花筒般的世界讓我們看見祂充滿智慧的作為。電影情節敘事龐大(劇情和史實有不少出入),我僅僅聚焦於十字軍東征這樣的背景下,神在男主角貝里昂(Balian)生命中的作為。
「妳若在我心裡,怎麼可能會在地獄?」 (How can you be in hell when you are in my heart.) — 貝里昂
故事背景發生在十二世紀,以封建領主和騎士為主組成的基督徒軍隊(當時稱為朝聖者),第一次東征時,以血腥屠城的方式,成功奪回了被穆斯林統治了六百多年的耶路撒冷。當時耶路撒冷除了基督徒,仍有許多穆斯林混居在聖城及其附近區域。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四世極力維護聖城四境和平關係,但駐守於耶路撒冷的聖殿騎士團卻不斷生事製造混亂。
電影場景開始於法國鄉村的一個十字路口上,路口附近有兩個工人正在為一名亡者掘墳。死者是鐵匠貝里昂之妻(她因初生嬰孩死亡,過度傷痛自殺)。按照當時宗教規定,自殺的人只能下地獄。負責埋葬的神父因覬覦貝里昂的財產,甚至讓死者身首異處來激怒他。貝里昂在盛怒之下殺了神父,最後投靠其父戈弗雷(Godfrey耶路撒冷男爵),貝里昂為其私生子。
抵達耶路撒冷之前,戈弗雷在保護貝里昂免於被追殺過程中,傷重不治去世,臨終前,戈弗雷告訴貝里昂最美好的世界就是,當人的良心能完全持守(A Kingdom of Conscience),就是天國在人間了(A Kingdom of Heaven);而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和平決定了這個世界是否走向更美好的可能,因為當時國王與埃及蘇丹薩拉丁之間的和平狀態極其脆弱,國王的妹婿居伊(聖殿騎士團領袖)不斷挑釁回教徒族群,製造戰爭導火線,戈弗雷要貝里昂協助國王。然而貝里昂去聖城真正目的卻只是要為其自殺的妻子尋求上帝的饒恕,免於地獄之火。
透過戈弗雷的口,天國(Kingdom of Heaven)的概念在電影裡第一次出現。雖然他沒有完整地說明是怎樣的「良心」,但如同保羅在猶太同胞面前的表白:「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什麼是無虧的良心?就是聖靈引導的良心,否則容易做出誤判,因為人的良心會受自身的罪性、文化、教育、習俗等等所玷汙而不自覺。保羅同時也在羅馬書9:1這樣說:「我在基督裡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誠然,良心唯有在聖靈的引導下才能真正發揮神原先造人的功能。
到了耶路撒冷,貝里昂第一件事就是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各各他,把他妻子的遺物:一條十字架項鍊,埋在該處並為其祈求上帝的饒恕。雖然他知道神愛世人,卻忍不住地發出這樣痛徹心扉的疑問:「妳若在我心裡,怎麼可能會在地獄?」到底他善良的妻子是否該下地獄?這真的是天父上帝的旨意? 神的愛不就是「不願一人沉淪,乃願萬人得救」嗎?
此時的貝里昂感受不到神的愛,也失去了信仰熱誠,更不要說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耳中所充斥的都是「殺死異教徒便可洗淨罪孽,便可上天堂」這些激烈的信仰鼓譟。貝里昂對如此信念感覺懷疑,一位十字軍騎士對他說出了他的感受:「我見過許多信仰狂熱者的善行,很多都是在其宣稱這是『神的旨意』下做的。神的旨意是什麼? 祂要我們用頭腦的智慧去思想和心靈去順服。人良善與否是在於其每一天行事的抉擇。」事實上,「行為」從來不是神鑒察我們的標準,信仰走偏的十字軍東征,最後終究失敗告終,卻開啟了啟蒙時代、人本思想的興起。人們開始抵擋神,質疑神,而這些卻成了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契機。人的失敗從來不代表神的失敗。
回到故事,鮑德溫四世因痲瘋病即將離世前,希望貝里昂能和西碧拉公主(Sibylla)結婚(和其夫居依結束婚姻),以此維護聖城和平。但貝里昂拒絕國王的安排,因為他不想透過陰謀奪得王位,製造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和死亡。西碧拉憤而尖銳地指責他說:「你拒絕付上小惡代價來換取大善的結果,有一天你會因此而悔恨。」表面上,貝里昂自認用良心去選擇對的事,西碧拉也用她的良心去定義何為善、何為惡。然而他們自認的善惡, 結果都無可避免地引出了戰爭和死亡。「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言19:21)
倡議和平的國王一死,西碧拉的丈夫居依掌握王權,隨即血腥攻擊穆斯林村莊。戰爭無可避免,蘇丹薩拉丁帶領千軍萬馬準備血洗聖城。態勢上,等待耶路撒冷的,就是穆斯林針對十字軍第一次東征,殺盡城內穆斯林所做的血債血還。戰爭前夕,貝里昂向著絕望等死的百姓發出了天問:「耶路撒冷對我們代表什麼?」歷史上的耶路撒冷,過去曾是猶太人的聖殿所在、基督教教徒崇拜中心、回教徒也在此建立清真寺統治數百年。而貝里昂這時需要作出決定,要捍衛什麼? 是耶路撒冷城牆上屹立千年的冰冷石頭?還是居住其中的每一位百姓的生命?他想起父親臨死前的勸勉:「在敵人面前無所畏懼;勇敢正直神必保守;即便死亡也要說出真理;保護弱小免受殺戮。」讓我也想起聖經彌迦書6:8這樣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貝里昂決定以戰止戰,經過幾天死傷慘重的攻防,最終贏得和薩拉丁談判的契機。貝里昂以放棄耶路撒冷城作為讓薩拉丁放走所有城內餘民為代價。戰事結束時,貝里昂問薩拉丁,耶路撒冷價值為何(What is Jerusalem worth)? 薩拉丁第一個回答是:「毫無價值」(nothing),然後拂袖而去。但過了幾秒,卻回過頭意味深長地看著貝里昂,舉起兩個拳頭,說了一句:「傾我所有」(everything)。看完整部片子,我看到的卻只是戰爭的殘酷和虛無的本質:「對抗」的本身成了一切的意義。
在貝里昂離開耶路撒冷城時,一位穆斯林將軍(貝里昂對其曾有不殺之恩)若有所思地對貝里昂說:「若不是你的神如此愛你,你怎麼可能做到這一切? 」神對貝里昂的愛竟是透過一位穆斯林的觀察並親口告訴他。雖然穆斯林奪回了聖城,但他們也看到基督徒貝里昂所信仰的上帝是如何地彰顯祂的愛。
人在信仰上的跌跌撞撞並不影響神的全盤計畫,貝里昂帶著軟弱的信仰到耶路撒冷為妻子尋求救贖,但神在他身上成就了更深遠的旨意,也讓他真正認識了神的愛。末了,當他遠離戰爭,回到故鄉,看到妻子生前種的小樹苗開出了美麗的小白花,他安慰地笑了!
「… … 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裏!』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加福音17:20b-2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