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言雜誌

Gracious Words

唱雙簧—準備聽了嗎?

陳希妮 / 翻譯:張美媛

self2-1這期恩言的人物寫真專欄,我們特別介紹黃朝仕(Regan)和黃朝亮(Ryan) 兄弟。他們小時候因為參加兒童外展事工而來到華人恩典聖經教會。他們在教會中成長、成熟。目前,黃朝仕是兒童事工的老師和負責人,他已在此事工事奉了29年。黃朝亮是長執會的主席。他們三代同堂,在華人恩典聖經教會敬拜和服事。

他們的朋友信任他們,可以將唯一的孩子、寵物、1967年的Corvette敞篷車,甚至他們的銀行卡密碼都交託他們。但是,他們到底是誰呢?在教會的人如何因他們的事工得祝福或受影響呢?他們有什麼異象?

讓我們從一個有關他們的小測驗開始吧。看下面每一句,看看你能不能猜到是在指誰?答案在文章的結尾。

猜猜我是誰?

1. 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恩言文章……就是我寫的那篇。
2. 到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恩言文章,是Andrew Oen 和 Michael Chen的採訪 。
3. 1976年,我見到卡特總統。
4. 我曾經給雷根州長一包籤語餅。我也從他的辦公桌上拿到一些果豆糖。
5. 我最喜歡的消遣是烘培,我是烘培達人。
6. 我21歲的時候,曾經是一家珠寶店的老闆。
7. 我曾在工作中全勤了13年,從來沒有打電話請病假。
8. 我記得李•哈維•奧斯瓦爾德(Lee Harvey Oswald)被槍殺的那一天。
9. 我最喜歡的一集宋飛正傳(Seinfeld)是湯品納粹(the Soup Nazi)。
10. 在我人生最重要日子的25天後,我小中風。
11. 41歲時,我被診斷出癌症。
12. 我熱愛旅遊,也花了一些時間在世界各地工作。

(恩言):身為兒童事工的負責人,長執會主席(也是為人父),請與我們分享,你們如何使下一代接受主。

(Regan):忠守岡位一直是我做事的座右銘。29年來,我在不同的教會事工上服事,我可以告訴你,都和人際關係有關。當你服事的對象是人–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孩子–你都需要保持敏銳和富有同情心。另外是一致性。身為一個典範,必須言行一致。這樣,在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裡,才有穩定和不變的感覺。孩子們一直在探視界限,所以我們必須設定標準,以避免混亂。

(Ryan):我相信,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灌輸基督教的信仰給我們的小孩。從小要經常教育他們,要以身作則,也要和他們談到救恩。我的兩個孩子在年輕的時候就得到救恩了。我的妻子和我努力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包容和鼓勵的環境。我們不見得面面俱到,但一路走來,我們從錯誤中學教訓。在我看來,溝通、以身作則和主動的分享,是為人父母成功的關鍵。

(恩言):你們倆都曾在長執會服事。神如何呼召你們?什麼是這事工中最困難的?透過服事,你們對教會和自己有了什麼樣的認識?

(Regan 回答問題前沉思了一下。) 我在兒童事工服事多年後,被邀請加入長執會。當時我也正考慮著在不同領域服事的可能性。剛開始,我很掙扎,因為那時長執會的結構與現在不一樣,曾經一度有28個會員。(Ryan 很快的接下去。)這麼陣容龐大的長執會,要開一個有效率,又有收穫的會議都困難,更不要說,要以團結和合一的方式來帶領教會。(Regan  點頭表示同意,並繼續…… )這是一個機會,我嘗試了。經過三年,我覺得我忽略了兒童事工。這就是為什麼我決定回去。我學到了什麼?嗯…我學會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確定任務的優先次序,我也加強了在事工上的行政能力。

(Ryan):我在三十歲左右,第一次被選為執事。這對我來講是一個探索的過程 ─ 我不得不思索,要如何在教會中有意義的配搭我的屬靈恩賜、天賦和經驗。我必須瞭解執事的角色。我也必須考慮我屬靈的成熟度。我並沒有準備好承擔這個工作,有時 我不知道如何處理某些事情,但是我得代表教會來考慮和解決事情。沒有人來教導或訓練我。這個經驗,讓我看到、也瞭解到我們有多麼支離破碎。(恩言):你說的“支離破碎”是什麼意思?你哪裡支離破碎了?(Ryan):我現在才明白,我們當時有多不成熟、愚蠢,又沒有經驗。有些情況,我們沒有考慮週到,也沒有充分理解到我們的決定所造成的影響。

(恩言):Ryan,華人恩典聖經教會分三部門運作時,你在執事會服事,後來又擔任主席。現在教會以三合一的模式運作,你也在當主席。在不同行政結構中擔任長執會主席,你的事工和職責有改變嗎?

其實,三合一的概念一直是教會中的對話,只是在實現上有差異。當時有四個牧師,他們各自以自己對三合一的詮釋在帶領會眾。領導階層對合一的概念是一致的,但實際執行上,他們不能都達成共識。當時,有ㄧ些執事非常效忠於自己部門的牧師,因此不質詢牧師。有人會說,那些執事都是善良的人,他們無非是尊重教牧同工。但是,當可疑的行為或不合理的事件出現時,有些問題是從來沒有被質詢過的。教會的領導,如果無視問題的發生,是無法從中學習與成熟的。現今的長執會成員是全教會的代表,而不是某個特定部門的代表。對會友所提出的問題,牧師和平信徒領袖,在當時不一定知道所有的答案。然而,我們已經學會了耐心的等待。這既是一個結構性的改變,也是理念性的轉變。

身為主席,我幫助長執會、教牧團隊和教會之間的溝通。現在,我的首要任務是門徒訓練和屬靈導師。我最熟悉我們教會英文部的會友,但是我也繼續與國語部和粵語部門建立關係。除此之外,我也支持牧師和教會領袖推動教會的異象。

(恩言):Regan,你在兒童事工服事中最大的喜悅和滿足是什麼?什麼是你的動力?

(Regan):最大的喜悅和動力是看到孩子們長大了,繼續與主同行。我所教過的許多兒童和青少年,有的已成為牧師–Gregory Ginn, Vincent Wong 和Tranwei Yu(于淳威)–這是我工作的成果。在他們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我扮演一個小小的角色。我的動力來自於我對下一代的信任,我知道他們是願意委身於教會。我希望有人快點接手這個責任(教主日學與兒童事工),因為神可能呼召我作其他事工。

self4-3

(他想著想著,咯咯笑起來,才接下去。)我自己沒有孩子,但是神給我這個挑戰,讓我成為他們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我在他們人生不同的階段作工,我看到他們成長。我在他們的屬靈之旅與他們同行。但願有一天,他們也會從他們的事工中祝福別人。

(恩言):比較華人恩典聖經教會和其他教會(在價值觀、語言和結構上與我們相似的),以你的觀察而言,是什麼讓我們獨樹一格?我們有什麼資源或經驗可以和他們分享?

(毫無猶豫,Ryan發言……)。相對之下,我們的英語事工發展的比較健全。大多數北美的中國教會最終將流失講英語的會友,他們去講英語的教會。這似乎是自然的趨勢,因為大多數中國教會以講中文的領袖為首,他們的事工主要集中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部門。我在聘牧主任牧師期間走訪的一些中國教會,我發現大部分中國教會是以廣東話或普通話的會友為主。他們的英語事工,多半是為在美國成長的第二代所設立的。我們的英語事工是否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可以與其他的中國教會分享?我們在教會中的溝通是建立在聖經的原則,還是文化的原則?這個話題是基督徒對自我身份理解的基礎。我們的英語事工,不僅僅是一個在中國教會的英語部門。我們的英語事工是一個橋樑,一個影響整個教會事工及發展的橋樑。

(恩言):如果有一件事你可以用你的魔術棒來改變華人恩典聖經教會,那會是什麼事?有實現的可能性嗎?

(他們認真的對看了一下,Regan 開始…)我們應該有更遠大的夢想。目前,我們的設備不能提供足夠的空間來容納教會的功能。在短期內,我們需要更多的教室 ;是的,我同意妳的看法,一個更大的廚房。但是,我不覺得是難事。 (他瞟了一眼 Ryan,好像在要求他批准預算。)不過,我們也要知足,神已經很恩待我們。我也希望我們出於對神的順服,用我們的恩賜來服事教會。

(Ryan):我希望我們以恩慈相待來榮耀神,也讓我們看到人被挽回。我們有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如果你在教會犯了錯,你就永遠被貼標籤。屬靈的優越感、下意識的驕傲,或者單單只是害怕,都可以蒙蔽人,令人生畏,使人對認罪裹足不前。中國文化往往過分強調羞恥。我們需要成熟的領袖,不管年紀大小,鼓起勇氣表明我們能夠妥善且富同情心

3-2地處理罪。基督不只是說到罪的刑罰,也提到罪人的挽回。我認為教會應該以聖經為中心,比較少以文化為中心,但它需要時間被接受。在拿掉我們的偏見和喜好,而以恩慈相待和榮耀神的過程中,有ㄧ個可能的後果,就是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同意,並同步。如果真是這樣,坦白地說,我可以接受。難道我們這麼在乎合一與和平,而不能包容彼此的差異嗎?基督是叫我們抵制與我們不同的人嗎?祂親近那些需要祂的人,而不只是那些背景文化類似的人。這類對話可能是健康的,但也有可能造成我們中間的分裂。目前,我們還在摸索這些對話在教會中的界限。

(恩言):你們兄弟徵求對方的意見嗎?你們如何互相支持彼此的事工?

(他們倆瞪我ㄧ眼,好像我是無視於他們的兄弟情……)ㄧ直以來,我都有請教Ryan。我們常常一起談……有關個人的事情,也討論和教會相關的事務。我們的交談影響我們,使我們更親近。我為他禱告,他也為我禱告。Ryan 去買了一些咳嗽糖,含了ㄧ粒後開始……)是的,對ㄧ些事情的看法,我也請教 Regan。我在他的事工上參與得不多;但是,他可以從ㄧ個圈內人的觀點,來和我分享他的想法和意見。我觀察到,人們對教會領袖和執事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有些人認為我們是代表他們來解決一切問題。對我來說,教會領導不是代表會眾執行任務,應該是他在領導教會時所展現的個人品格與素質。你如何帶領和你如何敬拜主,比你做了什麼事和你講什麼語言重要。改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人們在意被牧養好。在教會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需要問自己如何提供一個環境和文化,使我們能教得更好,彼此照顧和操練我們的信心。

終究,我想幫助人發掘他們的熱情和使命。想辦法使我們的教會更好的敬拜神,聽起來是ㄧ條很可行的路徑。

當我在撰寫這次談話的記錄時,有一個念頭浮現。 「責任究問制」已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口號 — 在公司行號、教育界、人際關係上、醫學界、政治圈和任何講求最大效益和提倡行政透明化的行業。當消費者不滿意服務或購買經驗,他們會要求損失的賠償。最近一個例子是,通用汽車的點火開關有缺陷,導致大規模召回和賠償。當民眾對導致不良後果的議題感到不滿時,他們要求解釋,並堅持當局追究責任,就如特勤局的局長茱莉亞•皮爾森(Julia Pierson),在2014年10月的引咎辭職。

那基督徒的教會呢?神如何追究我們的責任? 責任究問制的最終目標和預期結果,是如何執行和衡量?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在採訪的分享中可以發現。恩典教會的領袖聽從了神的呼召,忠心地服事神和眾人。黃朝仕和黃朝亮也在其中。他們的對神負責,是表現在幕前或幕後的事工上。

美國詩人羅勃特.弗洛斯特曾說,「詩應該始於歡娛而終於智慧。」今晚的交談也是愉快的開始,但它並沒有到此結束。我們從黃朝仕和黃朝亮兄弟的分享中,應該有激起ㄧ些漣漪。希望恩言的這篇文章,能成為教會裡更有效和相互溝通的催化劑。至於智慧?它可能是神衡量我們的責任時,對我們說:「因為凡有 ,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的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25:29)

「猜猜我是誰」答案:Regan– # 1, 3, 5, 7, 8, 9, 11    Ryan– #2, 4, 6, 10, 12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skip to the end and leave a response. Pinging is currently not allowe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