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言雜誌

Gracious Words

九鼎重不足,利刃快不過 – 耶穌的井邊談話

廖啟宏

一期恩言的主題是「言語的力量」。聖經中說到,神的話語帶有能力,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而且「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希伯來書 4:12-13)

廖啟宏-1同樣的,在福音書中,耶穌與世人的對談,句句都刺入人心。因為耶穌不但參透萬事,而且知道我們內心的需要。祂依據每個和祂談話的人的心靈狀態,詢問、挑戰、責備、安慰,最後讓人看到自己的心靈貧窮,而呼求主的名。這也說明了除非是神親自來找尋我們,我們自己是不知道自己的可憐景況的。經上說:「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3b)

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了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的交談,可以說是耶穌洞悉人心的一次精彩對話。這段故事雖然是許多人相當熟悉的故事,但最近筆者讀到這一段經文時,神再次賜給我祂話語中的亮光,讓我對這段對談又有了新的認識。特在此與弟兄姊妹們分享神話語的豐富。

首先,我們要了解故事的背景,尤其是當時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恩怨。在大衛和所羅門的聯合王國之後,以色列分為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主前722年,亞述帝國攻陷北國以色列,京城撒瑪利亞淪陷,以色列北國正式亡國。以色列人從本地被擄到亞述。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多是國家精英,留下來的多是老弱殘兵。列王紀下17:24記載:「亞述王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來,安置在撒瑪利亞的城邑,代替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撒瑪利亞,住在其中。」留在本地的以色列人與外邦人通婚,成為所謂撒瑪利亞人,多年後便產生一種特有的以色列宗教。他們只接受摩西五經,不接納其他舊約書卷。由於撒瑪利亞人信仰和種族的參雜,與猶太人漸行漸遠,他們與猶太人各自認為自己是正統,彼此仇視。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依然互相仇視。例如,當時從耶路撒冷要往北方的加利利,最快的方法是走直線路徑,但這條路需要經過敘加(示劍),也就是會經過撒瑪利亞的領土。所以正統猶太人並不會這麼走。他們會先往東行,經耶利哥,順著約旦河谷向北走,然後再往西北方行,進入加利利。這條路徑雖然較遠,也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但是好處是可以避開撒瑪利亞人的領土。所以是條相當受歡迎的路徑。

雖然如此,耶穌,這位猶太男子,卻沒有選擇這麼走。在這故事的一開始,記載著:「他[耶穌]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約翰福音 4:3-6)

這段經文說到耶穌「必須」經過撒瑪利亞。這裡的必須指的並非路途上的必須,而是神在地上事工的必須。也就是說,神在祂的先見中,知道那天午正與這位撒瑪利亞婦人有個神聖的約定(Divine Appointment)。所以耶穌不隨從當時一般猶太人的路徑,而是特別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先到達了這口雅各井邊,來等候這位婦人。

國族觀念的刺透

「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約翰福音 4:7-9)

在耶穌等候之下,撒瑪利亞婦人終於出現了。這位婦人特意選擇在午正的時候來打水,或許是不願意和他人打到照面(原因之後會敘述)。此時門徒進城去買食物,井邊只有這婦人和耶穌。而耶穌主動打破沉默,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將自己降尊,把自己放在需要的地位,向這位婦人要求她可以提供的東西。

這位婦人的第一個反應,並不是答應或拒絕耶穌的請求,而是反問耶穌為什麼向她要水喝。由這位婦人的反應可以看出,耶穌的發問在當時是相當不尋常的。耶穌這句話不但跨越了種族的界線,也刺透了這婦人的觀念。因為她眼前這位猶太男子,像尋常人一般開口向她要水喝,打破了她既有對猶太人的觀念和意識形態。

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仇恨,在現今仍然以不同面貌呈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中國和日本、日本和韓國、南非的黑人和白人、盧安達的胡圖族人與圖西族人。這些種族和意識型態蒙蔽了我們的雙眼,使我們的目光短淺。在了解一個人之前,先就這個人的出身、國籍、種族做了定論。這對於福音是有多麼大的虧損啊!耶穌在這個開場白,就已經打破了這婦人的既有觀念,為祂接下來要說的話鋪陳。

物質觀念的刺透

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婦人說:「先生,沒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你從那裡得活水呢?我們的祖宗雅各將這井留給我們,他自己和兒子並牲畜也都喝這井裡的水,難道你比他還大嗎?」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婦人說:「先生,請把這水賜給我,叫我不渴,也不用來這麼遠打水。」(約翰福音 4:10-15)

在引起這位婦人的好奇心之後,耶穌緊接著說出一個真理,這個真理就是祂是生命的活水,而且喝了這活水永遠不渴。這著實引起了這婦人的興趣。這婦人馬上忘了方才是耶穌向她要水喝,現在角色對調,她央求耶穌把這水賜給她,讓她不用這麼遠來打水。

這世上哪有喝了就永遠不渴的水呢?耶穌這裡指的當然不是這世界的水,而是生命的水。這世界上的水,沒有一種能夠永遠解渴的。人對於金錢、名譽、物慾的追求,往往都是虛空、都是補風,有了還要再多,也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從來沒有一位富翁說過:我賺這樣就夠了;從來沒有一位收藏家說過:這是我最後一件收藏;也沒有一位政客兌現這句話:我從此退出政壇。我們是否真正的認知到,我們生命中的乾渴,不是我們所看見的物質可以滿足的?

約翰7:37-39 講到,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耶穌對這婦人說的活水,指的是聖靈。因為唯有聖靈充滿我們的內心時,我們不再被這世界綑綁,不再被眼所能見的事物挾制。世界上一切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在我們接受耶穌成為救主的時候,都失去了它們的權勢。因為屬神的子女,有著屬天的眼光。這也是耶穌要對這婦人傳達的信息:在我這裡有著湧流到永生的活水江河,你難道不來我這裡支取嗎?

恩典教會國語部、粵語部的弟兄姊妹大多是第一代移民。來到美國之後,我們又飢又渴。我們需要身份、公民、房子、車子、工作、退休金、兒女教育…。圓了這一個又一個的美國夢之後,我們真的滿足了嗎?還是坐這山望那山,看到的永遠是別人的成就,和自己的不足?因此我們就像這個婦人一樣,每天走了好遠的路,付上了許多的代價,來喝那還要再渴的水。耶穌在這裏挑戰這個婦人,也是挑戰我們:我們有屬靈的眼光,看到我們屬靈的乾渴嗎?

生命的刺透

耶穌說:「你去叫你丈夫也到這裡來。」婦人說:「我沒有丈夫。」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不錯的。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約翰福音4:16-18)

耶穌口所說的話,從來不會只停留在雲淡風輕、讓人聽過即忘的心靈雞湯程度,而是刺透人心、剖開生命、讓人面對自己最深層的破口和渴求。在耶穌說完祂是活水的源頭後,話鋒一轉,祂忽然要這婦人去找她的丈夫來。這個唐突的請求使這婦人亂了方寸,心裡想著這個猶太人哪壺不開提哪壺。只好隨便搪塞說:「我沒有丈夫。」原本以為這麼說就可以隨便帶過,沒想到眼前這個人又說出了她最不願讓人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她過去曾有五任丈夫,而她現在同居的男人也不是她的丈夫。而且她這不光彩的事蹟是全城都知道的。

耶穌顯然知道撒瑪利亞婦人的婚姻狀況,也知道這是她最不堪的弱點(生命飢渴的表現)。這個女人的過去顯示出她內心的渴求,或許她追求的是愛情、或是激情、或是安全感。不管如何,耶穌不但看透她,甚至選擇戳破這個痛點,為的是讓她了解耶穌要給的活水是比愛情更甘甜、比生命更可貴的。

我們生命中是否也有同樣不堪的罪需要被上帝處理的?當耶穌的大光照亮我們內心的時候,我們的反應是搪塞、閃躲、不肯承認,還是願意在神面前悔改,讓祂大能的手來覆庇我們、醫治我們、恢復我們呢?「我們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們心裡了。」 (約翰一書 1:8) 神參透萬事,沒有一個人在祂面前是可以躲藏的。撒瑪利亞婦人如此,我們何嘗也不是如此呢?廖啟宏-2

婦人說:「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耶穌說:「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婦人說:「我知道彌賽亞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耶穌說:「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約翰福音 4:19-26)

在耶穌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問題後,婦人原本想要扯開話題,講到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宗教上的區別和聖殿地點的糾結。耶穌這次直指核心地說出這位婦人的真正需要,祂說父神是超越國族、超越物質、超越生命的。因為神是個靈,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拜祂。這也引出了婦人的最後一句對耶穌的回應,也就是她對於彌賽亞的期盼(我知道彌賽亞要來,他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這時候耶穌宣告自己就是那位彌賽亞,為這個對談畫下一個精彩的句點。

耶穌在井邊的對談雖然告一個段落,我們也無從得知這位婦人的即時反應。但是經文接著講到這個婦人接下來的作為,可以看出她深深地被耶穌震撼了。

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約翰福音 4:28-30)

首先,這個婦人有了國族觀念的突破。因為她跑到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 這裡她並沒有說「有一個猶太人」,而是有一個人。這個描述和她一開始對耶穌的反應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你既是猶太人… )。這個鮮明的前後對比,暗指她已經超越了國族的觀念限制了。

再者,這位婦人連水罐子都撇下了。水罐子對這婦人來說是生存的工具,她必須要用這水罐子每天來裝水。但是當她知道和她說話的人是誰的時候,她有了物質觀念的突破。午正打水、謀生餬口這些對她都不重要了。她竟然和彌賽亞對談!這是多麼興奮的一件事啊!

最後,這位婦人有了生命的突破。在故事開始的時候,婦人為了躲避眾人的眼光,特意午正的時候來打水。但此時她已經管不了這麼多了,她興奮地進城對大家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這表示城中的居民對她素來所行的一切事應該都相當了解。但此時她不再躲躲藏藏,而是大聲地宣告,基督把她過去所做的事都說出來了!這樣的舉動是將自己過去的罪攤在陽光下,因為耶穌的光已經照亮她的內心,她不再羞愧、也不再恐懼。因為她有了新的生命。

是的,就像這故事中的婦人,當我們接受耶穌進入心中的時候,必須經過認罪、悔改、重生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卻是必須的。因為唯有經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才真正地嘗到並珍惜主恩的滋味,並且知道祂的美善。福音之所以是福音,是因為我們的景況實在是太悲慘了。當我們認知自己的悲慘境況時,也就是救恩的開端。親愛的朋友,你願意誠實地和耶穌來一場井邊的對談嗎?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